基本信息

|
姓名 |
张儒 |
职称 |
教授 |
单位电话 |
0731-58683068 |
电子信箱 |
zhangru2002@126.com |
办公室 |
化工楼A317 |
个人主页 |
|
个人简介:
张儒,男,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丹麦Aalborg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杰青”基金项目获得者,湖南省“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校领雁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天然高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调控、转化机制与应用。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会议中获奖,1篇论文获全国博士论坛优秀墙报奖,1篇论文入选2012年度“领跑者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5篇论文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2等奖。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推荐为省优秀博士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已获授权12项。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1部,参编教材和教辅材料3部。获第九届中南杯多媒体软件三等奖1项,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双带头人标兵”,2021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18-2019、2020-2021连续两次获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评为优秀班主任,2015年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团队获第十届和十一届“挑战杯”华罡科技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省大学生课外创新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共10余项。
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8.12-至今 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8.5-2018.11 丹麦Aalborg(奥尔堡)大学,化学与生物系,访问学者
2005.7-2018.4 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0.9-2014.5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2.9-2005.7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98.9-2002.7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天然活性成分检测、生物合成调控和转化机制研究
主讲课程: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工厂设计
代表性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和面上(一等)项目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10余项;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3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等10余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gWRKY2转录因子靶向SS3和PDR3基因调控人参皂苷合成与积累的机制及优异种质构建(项目编号:81874332),起止时间:2019-2022年。
[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基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与转运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项目编号:2020JJ2012),起止时间:2020-2022。
[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PgWRKY2调控人参皂苷生物合成、转运和积累的分子机制(项目编号:18B387),起止时间:2018.9.1-2021.9.1。
[4]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基于氨基酸感知蛋白的活体监测赖氨酸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项目编号:2017T100601),起止时间:2017-2018年。
[5]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一等):氨基酸感知蛋白赖氨酸识别功能结构模拟多肽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0746),起止时间:2016-2017年。
[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歧杆菌BbBgl转化稀有人参皂苷的选择性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JJ2037),起止时间:2016-2018年。
[7]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新克隆的人参PgPDR1基因调控人参皂苷跨膜转运的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1C0329),起止时间:2011-2013年。
[8]湖南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PgWRKY2转录因子调控人参皂苷合成与积累的机制及优异种质构建(项目编号:YY1813),起止时间:2018-2018年。
[9]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生物转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059),起止时间:2015-2017年。
[10]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基于名贵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0112801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起止时间:2019-2020年。
[11]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01227005,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起止时间:2019-2020年。
[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高产耐热β-糖苷酶的黑曲霉转化PPD型人参皂苷的分子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11342007),第一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18-2019年。
[1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双歧杆菌生物转化芦丁制备高活性黄酮类衍生物研究(项目编号:201411342004),第一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14-2015年。
[1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锥栗抗性淀粉益生作用的初步研究(项目编号:教高司函[2013]8号),第二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12-2013年。
著作:
[1]工业分析(第二版)(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参编
[2]生物分离实验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年,副主编
[3]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5年,参编
[4]分子生物学习题集,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参编
主要论文:
[1]Cerium-promoted ginsenosides accumulation by regulating end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biosynthesis in hairy roots ofPanax ginseng.Molecules. 2021, 26(18), 5623.
[2] Two key amino acids variant of alpha-L-arabino-furanosidase fromBacillus subtilisStr. 168 with altered activity for selective conversion ginsenoside Rc to Rd.Molecules. 2021,26(6), 1733.
[3] Highly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Compound K from Ginsenoside Rd by Hydrolyzing Glucose at C-3 Glycoside Using β-glucosidase ofBifidobacterium breveATCC 15700.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9, 29(3), 410-418.
[4] PgMYB2, a MeJA-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dammarenediol synthase gene expression inPanax ginseng.Int J Mol Sci.2019, 20, 2219.
[5] Sulfonation of poly(phenylene oxid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all vanadium flow redox battery.Int J Electrochem Sci; 2019, 14:5508-5520.
[6]Increase of rutin antioxidant activity by generating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with lysine.Bioorg Med Chem Lett, 2016; 26(11): 2680-2684.
[7]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eight PgWRKY genes inPanax ginsengresponsive to salt and hormones.Int J Mol Sci, 2016; 17: 319.
[8] Synthesis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no-carrieradded 2-(3-(4-(4-[18F] fluorobenzyl) piperazin-1-yl)propyl)benzo[d]thiazole, a potential dopamine D4 receptor radioligand.Radiochim Acta, 2016; 104(12):102-106.
[9]Enhancement of ginsenoside Rg1 inPanax ginsenghairy root by overexpressing the alpha-L-rhamnosidase gene fromBifidobacterium breve.Biotechnol Lett, 2015; 37(10): 2091-2096.
[10]Biotransformation of rutin to isoquercitrin using recombinant alpha-L-rhamnosidase fromBifidobacterium breve.Biotechnol Lett, 2015; 37(6): 1257-1264.
[11]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flower buds extract of Sophora japonica and its main active ingredient quercetin in bee venom-induced rat model.J Ethnopharmacol, 2014; 3(1):9-14.
[12] Plant PDR transporters: transport Mechanism, expression regulation and function.J Integr Plant Biol, 2014; 56(8):729-740.
[13]Radiochemic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4-(4-[18F] fluorobenzyl) piperazin-1-ylmethyl] pyrazolo [1,5-a]pyridine as dopamine D4 receptor radioligand.Radiochimica Acta, 2014; 102(6): 535-540.
[14]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HT-type plant amino acid transporter gene fromPanax ginsengMeyer.J Ginseng Res, 2013; 37(3):361-370.
[15]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DR1-like gene in ginseng subjected to salt and cold stresses or hormonal treatment.Plant Physiol Biochem, 2013; 71:203-211.
[16]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DR-type ABC transporter gene PgPDR3 fromPanax ginsengC.A. Meyer induced by methyl jasmonate.Mol Biol Rep, 2013; 40(11):6195-6204.
[17]Research on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ginseng root and its ability in antioxidant.Medicinal Plant, 2013; 4(8):34-37.
[18]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1-(4-(4-(4-[18F] fluorobenzyl)-1-piperazinyl) butyl) indolin-2-one as dopamine D4 receptor ligand.J Radioanal Nucl Ch, 2013; (295): 385-391.
[19]MeJA响应的人参PgJAZ1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1, 43(10):1964-1975.
[20]镧对人参发根中皂苷积累及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稀土学报, 2019,37(179): 371-380. (CSCD核心)
[21]人参查尔酮合成酶基因PgCHS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 40(12): 2010–2017. (CSCD核心)
[22]人参皂苷Re与精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性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11):1818-1823. (CSCD核心)
[23]响应面法优化人参不定根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27(4): 726-731. (CSCD核心)
[24]双水相体系萃取人参根中人参皂苷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 24(11): 1610-1613. (CSCD核心)
[25]人参多向耐药性转运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及分析.中草药, 2012; 43(8): 1590-1594. (CSCD核心)
[26] GAPDH基因克隆及其作为毕赤酵母内标物的可靠性研究.生物技术通报, 2011; (2):174-178. (CSCD核心)
[27]植物PDR型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生命的化学, 2011; 31(1): 112-119. (CSCD核心)
专利:
[1]一种人参PgJAZl基因及基于该基因提高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的方法及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714877.7.
[2]一种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稀有人参皂苷CK的方法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802369.9.
[3]一种提高人参根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方法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 2018,专利号:ZL201510249422.7.
[4]调控人参皂苷转运与积累的PgPDR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2,专利号:ZL201210464442.2.
[5]人参ABC转运蛋白基因PgPDR2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2,专利号:ZL201210462288.5.
[6]人参PgPDR3基因及其在调节人参皂苷转运与积累中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2,专利号:ZL201210462401.X.
[7]人参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PgLHT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2,专利号:ZL201210462382.0.
[8]茉莉酸甲酯应答的人参PgPDR3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3,专利号:ZL201310043896.7.
[9]一种人参PDR跨膜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3,专利号:201310043666.0.
[10]一种调控人参皂苷积累的PDR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2013,专利号:201310043674.5.
[11]一种含有植物提取物的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2013,专利号:201010230265.2.
[12]葛根葛花抗口腔溃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2013,专利号:ZL201210265671.1.
[13]一种多巴胺D4受体配基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199686.0.
[14]一种利用基因组合转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CK的方法及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112481280A.
[15]一种人参皂苷合成调节的PgJAR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CN202210129435.0.
[16]调控人参细胞中JA-Ile转运的PgABCG1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时间:申请号: CN202210128647.7.
成果获奖:
[1]优秀论文:“Highly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Compound K from Ginsenoside Rd by Hydrolyzing Glucose at C-3 Glycoside Using β-glucosidase ofBifidobacterium breveATCC 15700” 2019年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2,通讯)
[2]优秀论文:“镧对人参发根中皂苷积累及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9年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排名第1)
[3]优秀论文:“芦丁与赖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7年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
[4]优秀论文:“MeJA应答的PDR基因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与转运中的作用研究” 2016年被评为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推荐为省优秀博士论文(排名第1)
[5]优秀论文:“过表达双歧杆菌α-L-鼠李糖甘酶基因增加人参发根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研究” 2015年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
[6]优秀论文:“MeJA应答的PDR基因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与转运中的作用研究”2014年获湖南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一等奖(排名第1)
[7]优秀论文:“人参PgPDR3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2013年获湖南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一等奖(排名第2)
[8]优秀论文:“PDR基因克隆及其在调控人参皂苷跨膜转运功能研究”2012年获湖南省植物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二等奖(排名第1)
[9]优秀论文:“A 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 gene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Panax ginseng”2012年获作物遗传与生物种业全国博士论坛优秀墙报奖(排名第1)
[10]优秀论文:“人参多向耐药性转运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及分析”入选2012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排名第1)
[11]优秀论文:“MeJA诱导的人参发根中PDR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分析”2011年获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优秀学术论文(排名第1)
[12]教学成果奖:“多尺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湖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2015年获湖南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13]教学成果奖:“湖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2012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
[14]优秀论文:“重结晶红薯淀粉体外消化前后的益生作用及结构变化”2015年获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排名第2)
[15]优秀论文:“超微粉碎锥栗淀粉的理化性质变化”2013年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排名第2)
[16]优秀论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α-L-阿拉伯呋喃苷酶选择性转化人参皂苷Rc研究”2021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三等奖(十三届)。(指导教师)
[17]优秀论文:“MeJA响应的人参PgJAZ1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初步分析”2021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三等奖(十三届)。(指导教师)
[18]优秀论文:“硫酸化修饰对人参发根多糖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19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十一届)。(指导教师)
[19]优秀论文:“镧对人参发根中皂苷积累及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2018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十届)。(指导教师)
[20]优秀论文:“重组β-葡萄糖苷酶分离纯化及其转化人参皂苷Rd制备CK”2017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九届)。(指导教师)
[21]优秀论文:“双歧杆菌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CK”2016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八届)。(指导教师)
[22]优秀论文:“Enhancement of ginsenoside Rg1 inPanax ginsenghairy root by overexpressing the α-L-rhamnosidase gene fromBifidobacterium breve” 2015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三等奖(七届)(指导教师)
[23]优秀论文:“双歧杆菌α-L-鼠李糖苷酶转化芸香苷制备异槲皮苷研究”2014年获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三等奖(六届)。(指导教师)
[24]优秀论文:“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生物转化芦丁制备高活性黄酮类衍生物研究”2013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五届)。(指导教师)
[25]优秀论文:“双水相体系萃取人参根中人参皂苷的研究”2012年获第四届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特等奖(四届)(指导教师)
社会兼职: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中国植物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湖南省植物学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员,湖南省植物学会青年学术委员。湘潭市科技创新智库专家,湘潭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专长:
主要从事人参药效成分生物合成基因调控与高活性成分生物转化机制研究,围绕人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开展研究,提出通过转运调控人参皂苷的合成代谢流以促进人参皂苷的积累,率先建立了研究人参皂苷转运调控机制的人参细胞和发根模型。丰富了人参皂苷生物合成调控途径中的基因资源,为研究人参皂苷积累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以人参皂苷药效成分为示范,初步建立了“生物转化获取高活性稀有成分”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